
他深耕林业生态领域,带领科研团队跋山涉水,为守护赣鄱大地绿水青山、推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献智出力。从实验室到自然保护区,从讲台到参政议政舞台,民盟江西农业大学委员会主委、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毛瑢始终保持着学者的严谨与盟员的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盟员的风采。
毛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将行业观察转化为参政议政的素材。在调研中,他发现自然保护区内生态保护与林农生计矛盾突出,部分保护区内的集体林被划入生态红线后,林农面临守着林子不能伐、转型产业缺支持的困境。为此,他深入调研江西赣江源、阳际峰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和案例,最终形成提案——《关于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得到省林业局的高度重视,为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依据。
他还积极参与省政协、民盟江西省委会组织的调研活动。在“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综合治理调研中,他运用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治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交了《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守护赣南苏区绿水青山》的调研报告,为流域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毛瑢注重创新履职方式,推动盟务工作提质增效。他依托学校林学、生态学等学科力量,组织盟员教师深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开展专项调研。针对“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多次赴广东、云南等省份调研,借鉴优秀经验,提交了《关于加强江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经费保障的建议》,促进了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络的建设。
针对农业院校师生关注“三农”热点、野外调研多的特点,毛瑢鼓励盟员教师在下乡调研时关注农民致富增收、乡村人才振兴等热点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得到了中国江西网等媒体的多次报道。此外,他创新提出“教授+研究生+盟员”的调研模式,组建跨学科小组,围绕乡村振兴中的关键问题开展针对性调研,形成高质量建言成果。
毛瑢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深入开展森林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重点关注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领域,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森林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转载自:江西民盟公众号